考古學家最近在非洲發現440萬年前人類的化石,把人類的歷史,從已知的60萬年歷史,推前了380萬年。火星探險,正在尋找生命的來源。
四千年來,人類的文明,不斷進步,但我們對四週的事物,所知還是有限。隨著科研的發展,知識在新陳代謝,不斷更新。我們不應停留在我們熟悉、但已過時的認知,育嬰知識,必須與時並進。
有人說,初生兒像條小毛蟲,什麼也不會,只會哭、飲奶,和整天睡覺。
不要小看整天在睡覺的小毛蟲,研究顯示,嬰兒在首八個月的辨音能力,比我們高出十倍!
更令人意想不到的,是從第九個月開始,用不著的神經末稍,大幅被淘汰,辨認新語音的能力,不斷下降。
如何善用8個月的時間,如何把握機會之窗,充份發揮人類學習語言的本能,成為面對我們的最大挑戰。
學習語言,真的有時間限制嗎?研究人員在上世紀的70年代,研究日本人無法辨認 L 及 R 兩個音的問題,這究竟是先天的遺傳,還是後天的培養?
研究人員分別用一組 6 個月大的嬰兒,和一組 10 個月大的嬰兒,進行研究,發現前者完全可以分辨 L 和 R 的分別,後者卻已經無法辨別這兩個不同的音。
還是日本人,日本嬰幼教育大師七田真,發現年紀愈大,語言學習的能力愈差,提出了語言學習能力的『年齡遞減理論』。
香港的成年人學通話的舌尖音和翹舌音,非常困難,但小孩卻覺得非常容易。我們畢生學習英語,仍是說得那麼別扭。
如何令我們的孩子,說英語像英語,說普通話像普通話,而且能說多幾種外語,日後在國際舞台上,大施拳腳,可以嗎?
[知識是人類共同的財富,請參與討論,及和親友及孕媽媽分享。]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